历史文化

  战国时为中山国地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分新城县置清苑县,因清苑河得名,系保定设县之始。五代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置奉化军(治清苑县),天成三年(928年)升为泰州,为保定设州之始。


 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,春秋、战国时期,燕、中山就在境内建都,具有三千多年历史,保定之名,寓保卫大都、安定天下之意,大都即北京。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,元朝设郡,明朝建府,清朝为直隶总督署,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、经济、 文化 、军事中心。

名称由来

  保定名称的由来,与战争和政治有关。公元前295年,赵武灵王约燕、齐灭中山。燕、赵重新划定疆域,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,以南为赵国地,故历史上保定有燕南赵北之称。原保定市南大街还有一块俗称“保定府的大裂瓜”的“列国石”,据传就是当年燕南赵北的分界石。据明弘治《保定郡志》记载,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六里许,南临河建广养城,城周有5里,专为放牧战马之城。由上可见,保定最初出现城镇,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。